1、见无所见即名正见。
2、情不附物,物岂碍人。
3、你我都是一个心,只因迷悟而不同。
4、人命无常,朝存夕亡,如石火电光。
5、富贵犹如三更梦,荣华好比九月霜。
6、不宽恕众生,不原谅众生,是苦了你自己。
7、善用心者,心田不长无明草,处处常开智慧花。
8、时光长短,唯心所造。一切苦乐,随境所迁。
9、禅是静虑,要在静中思虑好歹,择善而从。
10、有憎爱心,就有烦恼;憎心一起,道心就退。
11、生命可置之度外,因果不可昧于毫厘。
12、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,断恶修善为行。
13、凡夫的境界,总是贪染财、色、名、利。
14、念念无相,念念无为,即是学佛。
15、修行要有耐性,要能甘于淡泊,乐于寂寞。
16、本性体若太虚,无内无外,非来非去。
17、佛是众生界了事汉,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。
18、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。
19、如果你珍惜万物,万物也必将珍惜你,这就是长寿。
20、行住坐卧,纯一直心不动道场,真成净土,名一行三昧。
21、心性虚空,动静之源莫二,真如绝虑,缘计之念非殊。
22、但于一切一切法,不作有无见,即见法也。
23、针无两头锋利,人无两副身心。
24、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25、凡夫取境,道人取心,心境双忘乃是真法。
26、尽其心知其性,知其性则知其天。
27、不睹恶生嫌,不观善劝措,不舍智就愚,不抛迷就悟。
28、对人恭敬,就是在庄严你自己。
29、真心虚灵,照而常寂,德者心用,纯善无恶。
30、菩萨心无取舍,如大月轮,圆满寂静,即是涅盘。
31、从外入者不是家珍,从内发者,方谓真慧。
32、恰恰用心时,恰恰无心用,无心恰恰用,常用恰恰无。
33、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,能在动中不动,才是真实工夫。
34、妄想来了,就让它来,我总不理会它,妄想自然会息。
35、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,身心动静、行住坐卧,要顺时调护。
36、所谓的放下,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、是非心、得失心、执着心。
37、佛法的根本要义,乃是戒、定、慧三字,如鼎之三足,缺一不可。
38、正人行邪法,邪法亦正,邪人行正法,正法亦邪,一切唯心造。
39、道贵无心,禅绝名理忘怀泯绝,乃可趣向回光内烛,脱体通透。
40、住相布施生天福,犹如仰箭射虚空。势力尽,箭还坠,招得来生不如意。
41、莫贪短利将心昧,轮回之人皆因此;快刀斩断迷魂梦,直取正心超俗尘。
42、念佛人心清净,净心念佛净心听;心即佛兮佛即心,成佛无非心净定。
43、若顿悟此心,本来清净,元无烦恼,无漏智性,本自具足,此心即佛,毕竟无异。
44、佛祖妙道径截,唯直指人心,务见性成佛尔,但此心源,本来虚静明妙。
45、佛曰,人生有八苦:生,老,病,死,爱别离,怨长久,求不得,放不下。
46、精进勇猛,有大愿力,难的会变为易。疏散放逸,悠悠忽忽,易的也变为难。
47、一水一山何处得?一言一默总由伊;全是全非难背触,冷暖从来只自知。
48、放下一切,立地成佛,平常心是道,要能直下承当,及善于保养道体等等圆顿道理。
49、一忧一喜皆心火,一荣一枯皆眼尘,静心看透炎凉事,千古不做梦里人。
50、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,务使心平气和,无挂无碍,无我无人,行住坐卧,妙合玄机。
51、不生不灭者,本自无生,今亦无灭,非外道,将灭止生,以生显灭,灭犹不灭,生说不生。
52、法本法无法,无法法亦法。今付无法时,法法何曾法。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,则令一切如来欢喜。
53、众生身中有金刚佛,犹如日轮,体明圆满,广大无边。只为五阴重云覆,如瓶内灯光,不能显现。
54、以智慧明鉴自心,以禅定安乐自心。以精进坚固自心,以忍辱涤荡自心。以持戒清净自心,以布施解脱自心。